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
  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
  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
  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
  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

  啊,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
  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祖国边陲的这座村庄,
  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模样。

  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
  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充满着欢声笑语,
  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人们呢?我熟悉的乡亲们呢?
  难道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
  不,他们没有离开故土,
  在这里,到处看到那熟悉的面庞。

  他们开着卡车,运送水泥、钢材,
  提着皮包,和外商谈判办厂。
  伴着灯光,学习杂交水稻的知识,
  和着乐曲,翩翩起舞放声歌唱。

  再不是只求三餐眼看脚下,
  探寻的目光已越出国界射向四方。
  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就像那彩色的特区新城一样。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
  似春燕在田野上飞起,
  传递着新的信息,描画着美好春光。

 

Teaching support - Here was a village (A poem on the Shenzhen miracle)

一、 教材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以“变化”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同时,让学生发现这些变化而感到喜悦与充实,这也将作为学生对社会、对历史的认识积淀而贮存。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本课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二、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本文的教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教法,主要依据有两条:依据之一是我认为激情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可以加强训练的可操作性,减少训练中的无效成份,从而增加训练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依据之二是我觉得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训练程序,最适于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三是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三是理解课文中教案理解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同学们,谁去过深圳?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图片]看,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
     (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8、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昨天——————————现在
                      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