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假 如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
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让小树在冬天
也能快活地成长,
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
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鸟妈妈再也不用
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
让小鸟呆在家里
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
画一双好腿,
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他再也不会只坐在屋里
望着窗外的小树和小燕,
而是和我们一起
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Teaching support - If
一、背景
本篇课文出自语文出版社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0课。这是一首儿童诗歌,作者大胆采用想像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了一个小朋友要用神笔给小树以阳光雨露,给小鸟以米粒,给不幸的西西一又好腿的强烈心愿,表现了新一代儿童关爱他人,希望给人快乐的美好心灵和人文情怀。
这首诗共有四节,每节结构相似,写法相仿。前三节先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开始,再说用它干什么,最后说为什么这样做;而第四节只有开头的一句诗,留给学生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给学生展开想像的空间,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思维训练和语言学习的极好教材。
二、教学理念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低年级主要是注重识字写字、阅读和积累等方面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在学习语文基本方法方面,把这些内容巧妙地设计在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对话框中,采用点拨方法,让学生感悟规律,拓展思维。
三、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在人生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够读懂一些浅显的童话故事,并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想象却也朦胧。本课正是一篇极好的情感教育的文章。又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课文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对应一、二节内容,第二幅对应第三节内容,画面形象生动,重点突出,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意蕴。
四、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的“寒、袭、击、觅、饿、泣”6个字,会写“击、叹、泣、粒、腿、幸、哭”7个字及以下词语:叹息、哭泣、米粒、不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理解诗歌内容。
3.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以及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内蕴(懂得关爱他人)。
六、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了解有关马良的故事。
2.教师准备动画片《神笔马良》,视频短片《我也要出去》和歌曲《爱的奉献》;
3.教师制作小树、小鸟、太阳、白云和小朋友西西的图片。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片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听说过一个叫“马良”的人吗?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吗?
(指名说说已经知道的关于马良的故事)
2.师:请看动画片《神笔马良》,看看跟你知道的是一样的吗?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动画片对孩子们的吸引力是无法言喻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提起,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招来。
(二)质疑,引导整体感知课文
1.想像:如果你也有了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拿它做什么用?怎么用?为什么?
(留点时间给学生讨论、交流)
2.初读课文
说说:课文里讲了什么事?
(三)扫除生字新词障碍
1.自由读课文
(提示:读书的方法大家可以自由选择,可以是大声地朗读,也可以小声地轻读,还可以默读。读书的形式也是自由地,可以各自己读,也可以找伙伴读,还可以是小组读)
2.找出生字新词,多多拼读并识记
①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练读
②全班齐读,教师提醒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读出翘舌音、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
③小组赛读
④个别指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拼读,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其得到成就感,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3.交流识记方法
①小组交流:对本课的生字新词你采用什么时候方法来识记它们?
②全班交流
③分类识记:
“合在一起成新字”法,如“(二)+(山)=(击)”;
换偏旁法如,如“(现)-()+()=(觅)”;
“形声给合识汉字”法,如“粒、泣”等
4.指导书写
①教师示范:
“击”字,“二”字加一个“山”字,提醒学生中间的一竖长,写在竖中线上,旁边的两竖短。
“幸”字,上边是“土”字,下边是“羊”字少一横。
“泣、粒”字左窄右宽,注意把字的两部分结构比例要恰当。
②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描描写写”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仍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并在识字过程中发现汉字造字的一些规律,从而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四)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以自主阅读为主。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的方法,也是语文教学成功的一个显著标志。语文教学以读为主,诗歌的学习尤其如此。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渐渐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触发情感,在读中培养学力,提升思维。
第二课时
(一)朗诵课文,深入感知内蕴
1.(定格画面:神秘老人送来神笔)
师:有个小朋友也梦想着拥有一支神笔,他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一首诗歌,
《假如》(板书课题)
2.深读课文
①指名读第一节,了解神笔马良,明白“我”要给小树画什么。
讨论、交流:“我”为什么要给小树画太阳和云朵?(相机拿出事先制作好的小树、太阳、云朵图片贴在黑板上,创设情境,体会对小树的爱护之情。)
②小组学习二、三节
A.讨论:“我”为什么给小鸟画米粒?
设计意图:第二节的学习难点在于怎样让孩子感受:在饥饿中等待妈妈哺育的小鸟的可怜。通过第一小节的学习,孩子们已经产生了乐于帮助弱小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看到这些可怜的小鸟,自然会激起迫切想要帮助它们的愿望,从而更进一步地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融为一体的境界。
B.(观看视频:一个残疾的小朋友在屋内,透过窗玻璃看着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而自己却不能走出去一起玩的伤心、绝望。)
想像:西西有一双好腿后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第三节的学习难点在于:学生能否感受到西西没有腿,内心很痛苦。通过视频短片的播放,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残疾人的渴求,从而理解作者想给他画上一双腿,这样他就能和正常人一样奔跑了,表现了作者对残疾人的关爱。
③全班交流
(相机贴上米粒、开心的西西的图片,体会“我”对小鸟、残疾人的关爱)
④指导朗读
问题激发学生情感:你喜欢这首小诗吗?为什么喜欢?怎样读出感情。
(提示:想好每一节要运用什么语气来朗读出作者的关爱,还可以配上哪些动作表达关心。)
设计意图:这首小诗语言浅显,内容简单,学生极易理解,因此教学时使学生整体把握小结内容后,我把重点放在感情朗读上。
(二)拓展延伸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1.师:如果你是作者,你还有什么愿望吗?
(播放画面提示:被捕杀的青蛙;变黑的小河水;干旱地区的艰苦;失明的孩子;渴望上学的孩子;)
2.学生交流
3.续写课文
设计意图:最后扩展延伸,说说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干些什么?让学生尽情想象,畅所欲言,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培养爱心。
(三)联系实际,学雷锋
1.师:现在正是三月,是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学雷锋,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物吧。
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四)欣赏歌曲《家的奉献》,谈体验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阅读,再引导学生回到整体,说说此时的想法与感受,比如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中受到什么样的启发,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爱心,并产生关爱他人的愿望,从而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