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mò)奇观



  夏天的沙漠,天气变化无常,形成了许多自然奇观。
  中午,我们用带来的面粉做成铜(tóng)钱般厚的薄饼(bǐng),放在沙面上,再覆盖上一层细沙。过了十多分钟,就嗅到一股浓烈的烤饼香味。刨开沙层,薄饼简直就像刚从烤炉里取出的一样,焦黄焦黄的,还均(jūn)匀(yún)地鼓起一层气泡。这一试验的成功,乐得大家又蹦又跳,说不出有多高兴。
  吃罢一顿有趣的午餐,饮水的要求开始变得迫切起来。
  正在大家盼水的时候,在目光能及的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坦荡荡的“大湖”。“湖水”是那么清,能清晰地倒映出湖滨的树林、房屋,还有过路人的身影……这幅美丽的图画把大家都看呆了。有个同志揭穿了这个秘密,说这就是沙漠戈壁里常见的海市蜃(shèn)楼,这是因为地面温度高,空气稀薄而形成的一种光线折射,把远处绿洲的风光景色折射到沙漠戈壁上了。
  下午两点,沙漠的温度上升到摄(shè)氏(shì)40度以上,是沙漠最热的时候。这时,出现了一股股旋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各式各样的沙柱(zhù),它们在旋转,在移动,在神秘莫测地变化。有的近看似钢柱,远看如烟囱(cōng)在冒青烟,一会儿,什么都没有了,却出现了一朵朵盛开的莲花,接着又变成巨型的漏斗。再往后,又像是一大群蝌蚪在沙面上嬉戏,不一会儿又变成一把把张开的雨伞。这些千奇百怪的沙柱,几乎挤(jǐ)满了整个空间。
  太阳落到沙漠里去了。向导要我们快走,说在大沙丘上会遇到“恶鬼”吵闹。有个小伙子由于筋疲力尽,爬上沙丘便躺在平台边上休息,压得那流沙不停地往下滑,发出了一种拨弄琴弦似的“嗡嗡”声。
  大家都觉得很有趣儿,就学着那个小伙子的样子往下掀(xiān)动流沙。顿时,沙丘脚下已经不是“嗡嗡”的琴声,而是“轰轰”的震耳巨响,好像飞机在这儿盘旋一样。原来,所谓“恶鬼”吵闹,就是沙漠的这种“歌声”。这是极为干燥的沙粒冲撞摩擦而产生的沙鸣现象。

 

Teaching support - A magnificent vision in the desert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3.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
    借助多媒体演出沙漠的风沙地貌,你想了解这些光怪陆离的沙漠奇观吗?你想探索他们的缘由吗?那么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来体验
    学生观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课文中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你有怎样的感受?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并对学生回答作简评
   3、初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交流、讨论
   4、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运用课文中和生活中的知识来说明)
   5、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交流、讨论
   6、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把文中现象说清楚,教师适时点拨、简评。
  三、心智启发:(教师根据学生实情做激励性评价)
   1、么道理?
   2、你能不能根据你身边所发生的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科学一定能战胜迷信。
   3、假如你是一个导游,领着你的旅游团正走在青岛夏天的海滩上,这时远处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的景象,你能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和优美生动的语言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一神奇,壮观的幻景吗?
  四、阅读体验(谈收获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文学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假如你想学习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板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可读性强
            由浅入深,示异释疑——逻辑严密,吸引力强崇尚科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