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



  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和想象: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散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念家园的乡情。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枝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Teaching support - A willow on the Qinghai Plateau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
   3、教师示范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指名读课文
  二、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
   1、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
        理解: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3)3、4节
       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回忆一、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
       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
       C作者“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的疑问从何而来?
   2、学习第二部分
    (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
       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
       B朗读第五节
    (2)默读课文,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
      六、七两节
      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经历)
      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
                   (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
      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
    (3)理解“依然”的作用,联系上下文。A、口述“我”想象这株柳的经历:(经历过……)理解它的顽强精神。指导朗读这两节
  三、学习课文第八节。
   1、自由读课文第八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
    (1)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2)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2、教师读第九节,提问:“命运给予它的几乎九十九……一片绿荫”这句话是写柳树的但又不仅仅在写柳树。你从中又得到什么启示?
    (1)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
    (2)齐读这节。
  三、扣题结题,体味文章的主旨
   1、第二节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高原上”请问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
   2、默读全文质疑问难。

  板书设计: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惊见一方景观(壮观而独立)
                         粗
                     神奇  形状 枝干
                            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