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寻梦园”

曲志红朱冬菊李斌

自1966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四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着“绿色革命”的新突破……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三十五亿多亩,增产稻谷三千五百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三千五百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上的同行则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遨游;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八百公斤的目标。”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

“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Teaching Support - Yuan Longping

学习目标:

   1、培养对崇高理想的努力追求。
   2、理解重要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3、学习搜集整理和利用资料的方法和习惯。
   4、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搜集整理和利用资料的方法和习惯。
   2、难点: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注字音。
     充沛(pèi)睿智(ruì)贫瘠(jí)憧憬(chōng jǐng)]
     蕴藏(yùn)瞩目(zhǔ)浩瀚(hàn)淳美(chún)
   2、解释下列列词语
    (1)精干:精明能干。
    (2)充沛:充足而旺盛。
    (3)睿智:英明有远见。
    (4)贫瘠:(土地)不肥沃。
    (5)享誉:在社会上取得名誉。
    (6)神采奕奕: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
    (7)憧憬:向往。
    (8)瞩目:注目。
    (9)浩瀚:广大,繁多。
    (10)亮丽:美丽而引人注目。
    (11)淳美:纯朴美丽。
   3、阅读课文,在课文中卷点批注。
   4、就课文不了解之处质疑。
  二.导语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教授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我们来探讨一下他的成功之路。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要求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停顿的长短和感情的把握。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圈点批注,互相质疑。小组不能解决的交全班讨论。
   3、质疑:袁隆平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怎么产生这种理想的?
     讨论并归纳:袁隆平大约6岁时一次郊游,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他觉得那一切简直太美丽了,美得他当时就想,将来一定要去学农。
   4、质疑:袁隆平终生追求的是什么?是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追求?
     讨论并归纳:当他第一次到了农村,看到了农村的落后和贫瘠,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初那场席卷全国的饥饿,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灵,从那时起,他就把“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
   5、质疑:袁隆平说:“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底。”请从课文中找出表现袁隆平“痴”的事例,谈谈你对“痴”的理解。讨论并归纳:
    (1)当他第一次来到农村,看到现实中农村的落后和贫瘠,他没有就此退缩,而是更坚定了他的理想。
    (2)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的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
    (3)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水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40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4)“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后,新千年伊始,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有了新的进展,继续写着“绿色革命”的新篇章。
    (5)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他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认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这种“痴”,是科学家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
  四、课堂小结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小就树立了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并且在40多年来不断努力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当代的中学生要学习他这种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一、三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思考课后理解与探究第二题。
   2、就课文不了解之处质疑。
  二、导语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新课的前半部分,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后半部分。
  三、正课
   1、质疑:画出课文中点明袁隆平“梦”的句子,想一想,他的“梦”是什么?他的“寻梦园”又是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
    (1)儿时的袁隆平的梦是园艺场里满园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
    (2)古稀之年的袁隆平做过一个梦,梦见我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袁隆平的“寻梦园”为着崇高的理想而执著追求,不懈努力。
   2、质疑:袁隆平为人类作了哪些贡献?
     讨论并归纳: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解决了我国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的吃饭问题。
   3、质疑:袁隆平得到了哪些荣誉?
     讨论并归纳:
    (1)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
    (2)袁隆平先后获得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
    (3)在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
    (4)在风云市场上,以“袁隆平高科”为名的股票亮丽登场。
   4、质疑:袁隆平在功成名就后,他是怎么做的?
     讨论并归纳: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
   5、质疑:请看理解与探究第四题。
     讨论并归纳:
     第(一)段印证了“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的美好年华中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围绕杂交水稻而运转。”
     第(二)段印证了。“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值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解决了我国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的吃饭问题。”
     第(三)段可以作为“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的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的佐证。
  四、课堂小结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伟大贡献来自他的“梦”,这就是他的童年憧憬,这就是他的终生追求。为了实现这个梦,袁隆平以他40年来的不懈努力,创造了杂交水稻的一个又一个神话。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二、四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